2016/11/18

[新聞] 蒙市華人漸增樂器行老闆因應調整生意興隆

When Monterey Park became more Asian, this music man changed with the times and thrived
蒙市華人漸增樂器行老闆因應調整生意興隆
Peter H. King

典型音樂商店莊尼樂器(Johnny Thompson Music)是蒙市(Monterey Park譯註1)的多功能代表:鼓棒、吉他弦、木管樂器、樂譜、小提琴、樂器線材以及喇叭-只要你叫的出名字,就可以在牆上找到,櫃子充滿了商品且滿滿遍佈在不需通行的地板上。
譯註1Monterey Park,蒙特利公園,美國華裔普遍簡稱蒙市,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郡的一個小城市,亞裔占逾三分之二,其中絕大多數為華裔。1970年代起,為數不少的臺灣裔美國人相繼遷入蒙市,使該市有「小臺北」之稱。晚近十多年則有大量中國大陸籍人士移居該市,部分臺灣移民再度遷居。更多說明請點此

長頸的中國弦樂器被選出來放在墨西哥吉他旁邊,暗示著這間商店的異乎尋常,該店已營業54年。
 
Johnny Thompson Music
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與加州(California)皆因亞裔移民而改變,位在蒙市商業區E. Garvey  Avenue的莊尼樂器就位在影響最劇烈的地帶。

一開始,很多居住在此的人覺得他們被外來者侵犯了。
莊尼湯普森(Johnny Thompson,莊尼樂器老闆)

72歲的湯普森說「一切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在蒙市的市中心、在這個商業區。」當時蒙市是有六萬本地住民的郊區城市,位在洛杉磯(Los Angeles)市中心東方。

蒙市轉型的故事被稱為美國首個郊區華阜被完整地記錄了下來,達到城市官員從很久以前就厭倦敘述的程度。傲慢的的房地產開發商在1970年代來到此處,抱持著遠見,要將此充填為亞裔移民藍領階級的城市,1980年代出現強烈反對政策,並出現白人大舉移民潮。

然而,莊尼湯普森做出了罕見的決定,經過了40年,他還是認同當時作法。這位精瘦、眼神帶著憂傷的昔日音樂神童,拒絕拋售他的事業。他選擇不要成為「最後一個離開蒙市的美籍人士(白人)」,像是保險桿上的穢名譯註2
譯註2:當時原居住於蒙市居民不滿大批華人移入帶來大幅度改變,先後發起多項活動,一位市民在汽車保險桿的貼紙上寫著「最後一個離開蒙市的美國人,可以請你帶國旗嗎?(Will the last American to leave Monterey Park please bring the flag?)」,成為當時的名言。文後亦對此有著墨。

那兒的人都認為這個人是在吹噓但當我聽完了他的計畫,我覺得他挺有遠見的。
-莊尼湯普森

他選擇適應。

幾天後,他坐在大約可以放置兩個擴大機的空間的小教室鐵椅上說,「很少人留下來,下城的商店老闆不是離開就是退休了,我猜我是最後一個吧。」

::

加州的轉變在一開始可以稍稍看出端倪,或也可說是真實的,或常被比喻為像是地震譯註2:二戰後的嬰兒潮、一開始有來自加州本地的移民、接著是南邊移民,現在則有來自太平洋彼端的移民。
譯註2:段落2原文即為一例(摘錄)Johnny Thompson Music sits at the epicenter of an ongoing wave of…
強尼音樂位在(蒙市移民熱潮的)震央餘波。

加州從此開始不斷轉變、人口大規模的增加。後期Carey McWilliams譯註3曾觀察到這個州「在一連串的連鎖效應之後,沒有像過去火箭一般地發展那麼劇烈。」
譯註3:嘉莉·麥克威廉姆斯(Carey McWilliams)是一位美國記者,以其對於加州社會議題的寫作著稱。

湯普森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鄉風暴般轉型的速度,「那就像海嘯,一瞬間通通都來了、然後就持續地來,直到今天仍有新的變化。」

時至今日,蒙市的100個居民中,平均有70個是亞裔、25個拉丁裔,5個白人。但對於亞裔人口進入蒙市、聖蓋博谷並沒有任何限制。

亞裔人是目前加州人口成長最快的族群。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the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近期的調查指出這是大批拉丁美洲人口造成人口增加後的極大轉變。

2006年起,亞裔人士取代拉丁美裔人士成為移民族群的新領導力量。2013年,來到亞洲的移民是拉丁美裔的兩倍以上,華人則取代墨西哥人成為當地的原有住民。」

當加州的社會轉變持續發生,當時因應而生的相關準備工作並不明顯。誰知道那些所謂的乒乓外交(ping-pong diplomacy譯註4、或尼克森(Nixon譯註5走訪中國、或與在卡特(Carter譯註6管理下與中國的正常關係,會對加州郊區帶來鋪天蓋地的影響?

譯註4乒乓外交(ping-pong diplomacy1971年中國邀請美國桌球隊至國內進行友誼賽與參觀遊覽行程,1972年美國邀請中國桌球隊造訪。本事件結束中美兩國廿多年來人員互不往來的局面,是歷史性的突破。
譯註5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為美國第3637任總統,除於任內促成乒乓外交外,亦於1972年前往中國與高層官員進行秘密會談,並至中國多處參觀、遊覽;該次會談後,兩國首次簽署第一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主要內容為中國與台灣海峽兩岸之間和平關係與未來走向,開啟中美關係的新紀元,並對於蘇聯與美國之間關係產生影響。
譯註6小詹姆斯·厄爾·吉米·卡特(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為第39任美國總統,1980年代致力於促成美中關係正常化,認為中國可以和平統一。

但並非每個人都錯過了。1977年華裔移民謝叔綱(Frederic S. Hsieh)轉行為房地產開發者,拜會廿位蒙市商業鉅子並告知訊息,其中一位參與者在十年後告知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當時他說:「蒙市將出現新的華阜了」。

這位商業領導者接著說:「他說這裡將會是華人都想來的地方,每個在場的人都覺得他在吹噓。」

莊尼.湯普森則有不同的反應。

他回憶道:「我去拜訪他,聽了他的計畫,我覺得他是個有遠見的人。」

移民蜂擁而入,他們來自台灣、香港、中國,最後還有一些環太平洋的國家。他們首先收購了房舍與房地產,接著開始搶購企業。湯普森回憶著:「謠言說這些人帶著一袋袋的現金過來,而且他們開出讓人難以拒絕的價格。」

但湯普森可以,而且他確實拒絕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我們有出價、我們確實有出價,我甚至不會聽他們說些什麼。」

為什麼呢?

「這是我的家鄉、我的事業,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拋售。當時我還是一個年輕人,我還不想退休或搬到別地方,也沒有其他的打算,於是我決定適應。」

這之後他和謝叔綱一起工作,直到他過世。他最後建立了下城商業改善區,該機構目前由湯普森挑大樑。
 
Sign of Johnny Thompson Music
他更換了巨大的招牌,增加了「Jonny’s Music」的中文字在「Se habla Español譯註7」旁邊。
譯註7:「Se habla Español」為西班牙語,意思為「我們提供西語服務」。

發展的非常順利,這整件事情對美國而言是好的。種族的多樣勝利,而且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好。
-莊尼.湯普森

他開始庫存中國傳統樂器:秦琴板胡古箏

他聘用了14歲的中越籍移民協助翻譯,讓他可以在一群懂得語言的老師上陣前換取時間。

::

變化,特別是不穩定的變化,會遭遇巨大的阻力。加州的聖華金(San Joaquin)即是個難忘的例子。1970年代,種植者堅持用手和短柄鋤頭整備土地,這是一種利用背部力量的一種工具,在處理像野草的作物時效能更佳。

農業相關單位警告,長期使用短柄鋤頭,可能導致產品跌價、提高成本。但該州在農地工人的敦促下,禁止使用短柄鋤頭。產品因而沒有跌價,成本也未提高。

「我們為了這件事情爭吵與擔心,現在這已經不是問題了。」當時一位Salinas谷的萵苣種植者對時代(Times)的記者說明,以不尋常的坦誠補充「我覺得自己像個十足的笨蛋。」

蒙市的短柄鋤頭是語言。只有中文標示的的商店備俱爭議。長期以來,居民覺得被冷落了;消防單位擔心緊急事件時會發生混亂。曾有公投指定英文為城市「官方」語言,但沒有成功。大量的標示和貼紙訴求著:「最後一個離開蒙市的美國人,可以請你帶著國旗嗎?」

對於這些居民畏懼改變,湯普森過去不認同、現在也是。「一開始,許多居民認為他們被外國人侵擾了。這些人於是移居本地,非常多人,有人則留下來並試著爭辯這些困擾。」

湯普森持續關注這些爭議,但是並沒有參與其中。相反的,他讓時間沖淡一切。

「一開始,對華人來說,語言是一個大問題,也仍在他們帶來的傳統習俗中生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透過管理維持祖國家族與教育的價值,亦同時適應了美國的社會架構。我認為這對原居民與華裔移民來說都是最好的。」

現在是星期一正中午,莊尼樂器的入口開始漸漸充滿年輕的音樂學生,準備參加課後課程。有一些人還穿著學校的制服,揹著看起來比他們還要重的樂器盒。

學生中,有些是郊區第一個華阜住民的第三代,可能會參加暑期華語班。就像早些年他們的父母親參加語言中心突然開設、轟動全城的額外英語課程,

音樂的雜音充斥著莊尼樂器,鋼琴音階在一個小房間、喇叭則在另一個。湯普森說「這是共通的語言,」集中精神在事業與公民活動,他已經很久沒有接觸音樂。

他最後說,「我認為都解決了,」並起身幫一位未來的小提琴手與她的老師開啟教室。「事情發展的非常順利,這整件事情對美國而言是好的。種族的多樣勝利,而且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好。」

總之,這是安然度過海嘯般變化的Garvey大街上商人的觀點。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莊尼.湯普森說他沒有退休的打算,也沒有計畫要離開蒙市。

「我可以去哪裡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