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溫哥華中文學校運用華阜為教室
School focuses on
'survival' language skills, and keeping Cantonese alive amidst Mandarin influx
學校聚焦於「生存」技能的語言,並同時保留普通話與廣東話註1
By Vivian Luk and Liam
Britten, CBC News
Posted: Oct 17, 2016 7:51 PM PT Last Updated: Oct 18, 2016 9:13 AM PT
Posted: Oct 17, 2016 7:51 PM PT Last Updated: Oct 18, 2016 9:13 AM PT
譯註1:粵(yuè)語,又稱廣東話、廣州話,兩廣當地人慣稱「白話」,海外華人也稱為「唐話」。在中國境內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數,僅次於北方官話(普通話)和吳語,在語言學上,粵語是一個語言系統的總稱,包括同系的各種地方話語。由於清末至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海外華人多數為廣東人,因此該語言是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等的華人社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粵語也是除了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語言。
An advocacy group in Chinatown
is putting a new spin on Chinese school by losing the textbooks and turning to
nearby shops and restaurants for lessons.
一個位在華阜的倡導團體扭轉了中文學校的教學方式,揚棄了教科書,轉而透過商店和餐廳授課。
At YouthCollaborative for Chinatown's Cantonese school, organizer June Chow says
the classes focus on conversational, "survival" language skills
rather than literacy.
她也將該技能與使用不同的語言至異鄉旅行做比較。
「你拾起了《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註2,精巧的語言書,準備開始啟程」,Chow對加拿大廣播公司CBC On The Coast's節目的Vivian Luk說:「洗手間在那兒?這個多少錢?左邊或右邊?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實用的練習。」
譯註2:《孤獨星球》是一系列專門提供背包客的旅行指南叢書,描述70年代期間旅行的資訊,歷史悠久並有多國語言譯本,中文指南簡體版是由孤獨星球(中國)和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臺灣由聯經出版社出版。
不像其他的中文學校,只是注重練習大聲朗讀詩詞或教科書,他們走出校外,到街上的商場練習現實生活中的語言。
繼續維持廣東話
為了傳授實用的知識給學生們,學校的教學有了第二個目標,Zoe Lam老師表示要讓廣東話繼續延續下去。
Lam說,許多人認為普通話在兩個優勢語言當中是比較實用的,而且這也是多數新一代溫哥華華人使用的語言。
但是,在溫哥華的華阜漫步時,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居民和商店經營者仍然在講廣東話,即香港(Hong Kong)與中國南邊廣東省(Guangdong)的主要語言。
「我們可以發現,講廣東話的人確實在減少…,尤其是溫哥華」,Lam說,「許多小孩的父母講廣東話,但他們的英文比較強。他們用英文思考,也可以說一點點廣東話。」
「想像一下他們有了下一代時,孫姪輩必定不會講廣東話,因為父母的廣東話也不夠流利。」
許多人因為沒有言語而覺得斷了聯繫
學生Erica Isomura是中國混血兒,但她母親不說中文,她也從來沒去過中文學校。
她的婆婆(外婆)講廣東話,但她與婆婆總是用英文聊天,Erica想試著做一些改變。
「婆婆有時候和我練習,而且她對於我緩慢的進步印象深刻」,她說,「在我的家庭,至少在我這一代比我年長的人、我的表兄弟姊妹,都沒有人講廣東話。」
Chow驚訝有許多像Erica一樣的學生,他們感覺到生活留白,因為他們孩提時不曾到中文學校學習而感到文化有斷層。
她希望中文學校可以刻畫新的學習模式。
她說:「我認為,我們這個世代不希望孩子到中文學校只是學會識字、讀寫。」
「當前,這是對文化傳統的欣賞,特別是當有中華文化背景的學生具備自我認同的想法和繼承文化的概念。而且,溫哥華居住了大量的亞洲人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